2013年4月13日,19个省、区、市的四级公务员机关招录考试公共科目笔试拉开帷幕,220多万考生步入考场,他们要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和苦苦求索去追逐心中的梦想——红领梦。
对于“红领梦”的提法是否恰当;对于“公考热”的温度为何如此之高,而且多年持续;对于同学参加公考是否存在“盲目性”等问题再次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论的主题。有的人说,“公考热”是由于就业压力大而公务员岗位收入稳定、竞争压力小;可以解决户口、福利好,社会保障足等多种原因导致的;也有的人认为千军万马考公务员,一是考生存在“盲目性”,二是最优秀的人都参加公务员队伍会阻碍社会创新等,可谓言之凿凿,立论煌煌。
其实任何一个社会热点都不会是这样简单发生,其背后一定有其发生,发展和高潮的内外原因。所谓,“公考热”、“红领梦”的根本原因是,在这样一个中华民族的百年盛世,每个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都为之兴奋,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为国家的富强,为民族强盛做出贡献。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之时首谈“中国梦”,更是再次坚定了有为青年沿着自己的理想去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那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呢?每个人自然会按照自己的特质、能力,对照社会的要求去设计,行动和调整。开始,由于能力不强,经验不足,难免会从自己的现实利益考虑,会从自己的认知起点出发,但我们要相信他们只要按照自己的理想去实践,去尝试,就一定能够找到通向胜利的钥匙。
首先,我简单解读一下“公考热”。作为一个多年从事大学生就业求职工作的指导老师,我要通过一组简单数据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信息,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加上初、高中毕业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以及大量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军队退伍人员,全年需要就业的人员达2400万人左右,而目前按照GDP不到9%的增速,只能安排不足1000万人就业。可以说,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因此,出于寻找工作的原因,报考公务员的人数比较多是可以理解的。同时,我们看到考研和出国的人数也将不同程度的增加。也就是说,所有可能的就业渠道和就业途径,毕业生可能都将一一尝试。这说明如今的考生很清楚社会、学校、企业和自己的情况,能够面对现实,做出自己的理性选择。
其次,我们看看中国社会的现实。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变化万千,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知识性员工正以工业化复制的方式大批量生产出来,迅猛地涌向社会,除极少数创业外,大多数进入企业、政府、学校、医院等现代组织,但是这些知识性员工的生产率却非常低。原因在于我们构建的“三位一体”教育培训体系,存在巨大缺失。一是很多高校只传授知识,没有针对性培训就业能力;二是很多企业一味考虑成本,不肯增加投入去开发职业培训和训练员工的技能及能力;三是求职者,特别是很多年轻人,学习生活围绕家庭、学校展开,没有社会实践,缺乏职业素质。因此,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全面分析,认真查找原因,才能找到解决办法。这其中,推动大学的转型,让一部分大学面向就业定位;促使企业转变观念,开展入职培训都是重要举措,当然,求职者,特别是年轻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就更加重要,所谓,自助者,天助。如何在自身视野开阔,独立自由的基础上解决历练不足,缺少耐心,提高基本素质的问题就显得特别迫切。
第三,我要谈谈公务员招录考试的多层作用。公考由报名、笔试、面试、考察、公示、录用等环节组成,是国内最为严格的录用考试,特别是笔试科目《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面试类型《结构化面试》和《无领导小组讨论》是国内最为科学、严密的选拔考试。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提出和解决问题、贯彻执行以及文字表达能力。通过上面的内容不难看出,公考的科目与我们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甚至研究生阶段所学的内容完全不同。它不是基于知识的考试,也不是大学的“通识”教育,而是针对是否具有工作素质、能力以及什么样的工作能力的考试。因此,很多参加公考的同学都反映,通过复习准备,自己与人交往沟通和理解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了,从而对自己的未来生活和工作奠定了宝贵的自信心。
参加公考,不仅可以圆自己的“红领梦”,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应该说,以上才是激发学生毅然报考的主要原因。
原因容易找到,那试后该如何生活呢?一是,考上了,自然踏上升迁路;二是,没考上,擦干泪,便要重新上路。表面上看,这问题很清楚,其实并不尽然。要知道,无论考上与否,我们都不能简单的开始,而是要对自己即将展开的职业生涯进行系统规划。针对青年学生进入社会的问题和困惑,我提出了一点规划的建议,希望为众多学子理顺思路,规划未来职业生涯贡献一点力量。
第一、明确目标,坚定信心。无论能否考上公务员,同学们找到一个“工作”是没有多大问题的,问题可能是想找“好工作”。大学毕业,进入社会,许多人认为两者不过是一线之隔,甚至年龄都没有变化,但仔细分析两者的区别却是天地之分,因此我提出:同学要问自己,学习和工作到底有什么不一样?才能明确新的目标。学习更多是为获取知识,学习的环境不过是班级、社团、协会和实习单位,学习的成绩通过分数来确定,目标是不言自明,而进入社会则完全不同。在工作中,学习重要,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环境不大,但竞争的氛围更浓厚;成果的取得不容易体现个人价值,往往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初入社会的同学首先失去了目标,接着失去了自信,最后失去了快乐。在这种情况下,明确目标无疑是第一位,只有建立了目标,才能明确方向,利用环境,调动资源,制定适合自己的成长方案,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那如何理解并制定目标呢?
第二,扬长避短,因地制宜。每个人的成长概括起来都需要两种力量,一是牵引力量,二是激励力量。工作目标之所以重要,关键在于具有对前进方向的引导作用,属于引领我们前进的牵引力量。因此,所有目标的作用是具有内在统一的。同学应该把自己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围绕熟悉工作环境、加强人际沟通、学会分析问题、掌握工作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一一明确当前的目标,接着加强学习,深入实践,不断总结。要知道,适应工作岗位必须建立多方面的工作目标而不能单打一。通过上面的论述,相信大家基本明白了不同目标的作用和联系,明确并制定目标之后,我们应提高哪些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呢?
第三,外部适应,内部整合。在高校我们学习基础课、专业课、核心课,掌握了许多概念、原理、知识体系,那么工作中,我们必须掌握工作技能,并且要量化到具体的标准上,比如,打字每分钟多少字?是否能够熟练运用EXCEL进行各种必要的计算等;再如,解决实际问题,能否根据问题的轻重缓急,制定计划、安排日程、调配资源,从而妥善解决它;还有,分析问题能否抓住本质,全面地进行分析,有深度,有独到见解,能够说明别人等等。这就要求同学针对外部——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职业发展的路径,再结合内部——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明确方向,抓紧适应,加快整合,锻炼成长。
通过分析研究,系统总结的方法,希望同学能够认真体会,把它贯彻到工作当中。特别是,在就业人数又创新高的压力下,大学生一定不能急躁,应该想的是如何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认清自己的社会角色,锻炼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拥有社会和组织真正需要的本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公考只是起点,“红领梦”指引我们提高综合素质,“中国梦”更是我们终生追求理想和目标。让我们相聚新时代,共创中国梦!
版权所有 © 北京网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吉林114招生网 –吉林招生考试信息网,吉林高考政策,吉林高校推荐,吉林自考成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胜古中路1号蓝宝商务大厦402 邮编:100029
电话:010-80788512 传真:010-80788512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24748号 技术支持:中国网库[
27.34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