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最终要落脚到分数上。分数不够,即使意愿再强烈也不可能被录取。只有选择了录取分数与自己成绩相匹配的大学和专业,才有让自己的梦想落地开花的可能。那么,在专业选择中,专业的录取分数是如何确定的,哪些分数更具有参考价值?且听分析——
录取分数,不由学校划定
录取分数是如何产生的,是考生最关心却最容易误解的部分。许多考生认为既然投档后由高校决定是否录取,那么专业录取分数肯定也是由学校划定的。
但事实是,专业录取分数既不是学校预先划定的,也不是按照谁的意见划定的。它的产生是依据以下客观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是专业招生计划数,二是专业报考人数,三是报考该专业考生的成绩。在专业录取过程中,根据该专业的招生计划数和报考该专业考生的成绩按学校事先制订的分专业录取原则依序录取,最后一名进档该专业的考生成绩即为该专业最低录取分数。
一般来说,某专业招生计划数越多,报考人数越少、报考考生成绩越低,专业录取分数线就越低。三个因素中,除了专业的招生计划数是事先确定的之外,其余两个因素都无法事先准确预测。因此,在未录取结束前,谁也无法得知专业的录取分数。
分数的高低与专业实力不直接对等
根据上一个问题对专业录取分数产生的解释,就很好地说明了专业录取分数的高低只反映了考生专业报考热度的高低,不能完全代表一所大学在某专业上实力的强弱。造成专业报考热度不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包括专业的师资力量、科研水平、学术影响力、社会对专业的需求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例如有的专业师资力量、学术科研水平都不错,但由于社会需求趋于饱和,近些年就业现状不理想,可能会导致考生缺乏报考兴趣而收分不太高;而有的专业其他方面都一般,但由于是新兴专业,社会需求旺盛,反而受到家长和考生的追捧,成了“热门专业”从而录取分见涨。就四川大学这样的综合性高水平大学而言,学校的整体学科实力都比较强,同时在各个学科领域也有学科实力拔尖乃至全国遥遥领先的专业,但录取分数不一定就很高。
此外,一所大学某个专业实力的形成,一般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在发展中不断深入研究领域、不断注入优先师资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实力的建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专业的录取分数却是每年都有所变化,有可能前一年高,而下一年低。因此也无法凭一年录取分数的高低去判断专业实力。
因此我们建议考生在报考专业时不要用专业录取分数的高低去判断专业实力雄厚与否,不要认为只有录取分数高的专业才是好专业,录取分数稍低的专业就要差一些,而是要深入地从办学历史、专业师资、是否为重点学科等方面去了解专业的实力。
专业选择,分数应让位于兴趣
当下很多高分考生认为一定要选择与自己考分相匹配的专业,否则高分就浪费了,其实这是个误区,很多考生和家长都陷入了这个误区。这个所谓“浪费”与否,应该是相对自身有利而言来说的。假如某高分考生只是一味盲目地填报与自己考分匹配的热门专业,而不考虑是否符合自身特质及未来的发展,那么很有可能到头来会因对所学专业不喜欢或不适合而后悔不已,这反而对自己不利。所以高分考生更应充分利用自己在选择专业时自由度较大的优势,客观分析自身性格、兴趣及优势特长,结合自己将来的就业发展、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其实不仅是高分考生,所有的考生在选择专业时,都不要让分数成为唯一的标准,而是应该在充分分析自己和专业的基础上,以兴趣特长来定位,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专业。同时,了解专业的内涵,分析其是否为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因为不同专业之间所学的课程、发展方向的差异是非常大的。比如四川大学的生物工程专业偏重于生物方面的工程应用,例如生物膜、生物制药等,而不是生物理论方面的研究,因此它是安排在学校的化学工程学院,而不是生命科学学院;有些专业虽然名称相似,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考生在了解专业的时候,一定要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例如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什么,是否属于特色专业,专业的实力如何,有无硕士、博士点,是否是国家重点学科,专业发展前景和学生将来就业前景如何,这样能避免造成实际所学专业与理想专业之间的落差。
在对自己兴趣特长和专业了解的前提下,再具体对比是否达到目标高校自己感兴趣专业的录取分数。如果考生以优选大学为前提的话,建议服从专业调剂,以增加一次机会;如果考生以优选专业为前提的话,则要适当降低对院校的要求。
以分定位要谨慎
当了解了专业录取分数是如何产生的,分数与专业实力之间的关系和在专业选择时不要盲信分数而忽视对自我、专业的分析后,具体如何运用录取分数来指导自己选择、确定专业,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其一,录取平均分参考价值较大。历年,在高考志愿填报前,各高校会将前一年学校和分省(区、市)专业录取分数进行公布,是考生填报志愿的重要参考因素。在专业录取分数统计中,一般会统计专业录取最高分、专业录取最低分和专业录取平均分。客观来讲三个分数都有参考价值,我们在分析数据时,应将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结合使用,并特别重视平均分的意义。平均分是指所有被录取考生的平均分数,是当年进入高校考生平均水平的体现。比较近几年的平均分,如果考生都能够处于这个分数范围,那该考生被录取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可以说,用平均分能更大程度的避免“大小年”的影响。
其二,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在利用近几年某大学专业录取分数时,不要光看数值,而要把数值转换为分差。每一年,根据考生所在省(区、市)考生人数、招生计划总数和考生成绩的分布,各批次的省控线会上浮或下降,比如前一年理科一本线是550分,后一年可能是520分。那么高校前一年录取的数值肯定随着省控线的变化也会发生变化。一般而言,一所高校或某专业在某省的录取有一定的稳定性,只要把数值转化为分差,其判断依据更具有参加价值。比如四川大学在四川省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2009年录取平均分为615分,2011年为642分,数值相差27分,转换为分差(专业录取平均分-省控线)后,2009年为117分,2011年为123分,差距减小。因此,用分差来判断更具有参考价值。
其三,最好多对比几年的录取数据进行分析。正如以上列举的数据,考生可以发现每所高校的招生专业每年的录取分数会有所波动,但除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一直是四川大学的品牌、优势专业,高分考生报考热情高而历年录取分数都较高的情况外,还有一些高校的某些专业近两年会出现录取分数波动比较大的情况,这时考生首先应认真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目标专业录取分数波动大,是缩减招生计划数,还是前一年录取分数过高……在分析的基础上,考生还应多搜集该专业3~5年内的录取分数、报考考生人数等数据。
其四,注意避开分数之外的其他可能导致被专业退档的原因。在专业录取中,有可能明明考生的分数超过了某些专业的最低录取分,但却未被这些专业录取,原因何在?造成超过某专业最低录取分而未被录取的原因大致可分为四种情况。第一可能是分专业录取原则导致考生排序靠后而失去分数优势未被录取。第二可能是加分考生减去加分参加分专业录取而失去分数优势未被录取。第三可能是考生专业志愿填报过少,又不服从专业调剂,考生虽然超过某专业的最低录取分,但并未填报此类专业,且其所填报专业均已录取满额,不服从专业调剂,录取系统自动将其退档。在此要提醒考生,如果考生填了服从专业调剂,高校一般会根据其志愿尽量调剂到相近专业,即使最后录取到考生不感兴趣的专业,很多高校都会有换专业的政策。四川大学在新生入学一年后符合相应条件学生可申请转专业,同时鼓励学生选修第二专业等。所以在专业选择时,不妨给自己更大的空间,以进入理想的大学为主。第四可能是考生未达到专业录取的其他特殊条件,比如体检、语种、单科成绩、加试等而未被录取。
总之,在专业选择中,往年的录取分数具有最后的“定位”“把关”作用,是让考生判断自己是否有被目标专业录取的可能,但一定不能让录取分数成为专业选择的唯一参考标准。用好专业录取分数,将会增大被录取的几率。所以考生在专业选择时,一定要重视对近几年录取分数的分析。最后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在搜集专业录取分数时,最权威的途径是高校的招生网站,其次是各省(区、市)发布的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