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决定着许多人的命运,一分之差,就很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在激烈竞争中,高考加分逐渐变成家长和学生眼中的“唐僧肉”,甚至引发了一系列“高考腐败”。高考加分政策,究竟促进了公平,还是拉大了教育不公?加分政策又该如何调整?
“谁没加分谁吃亏”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近日公布的2013年文理科分数段统计表显示,在“火拼”最为激烈的两个分数段,每1分就集中了1000名以上考生。
“如果能早想办法,拿上10分或20分的高考加分,就不用在这个分数段挤得‘头破血流’了。”广州市民许燕说,儿子今年“裸考”参加高考,压力很大。“过去是谁加分谁占优,现在是谁没加分谁吃亏。”
据了解,高考加分政策早在1977年恢复高考时就已出现,其初衷是希望通过加分,弥补高考在某些方面造成的不公平,改变“一考定终身”的不科学。由于当时项目较少,执行相对公正,考生意见也较少。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表示,我国现行高考加分政策,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政治性加分,国家对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子女、烈士子女等考生,采取政治性补偿、照顾的优惠政策。
二是鼓励性加分,对具有文艺、体育特长或获得重大科技竞赛奖项的学生,以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以激励学生发挥特长。
三是政策性加分,国家、地方或某些行业为某个特定需要实行的特定政策,如对退役优秀运动员的关照。
但如今,高考加分政策已有过多过滥之嫌。据报道,目前,教育部规定的高考加分项目仅14项,而各地的各种优惠政策累积达192项之多。
北京市日前公布的2013年高考加分名单显示,加分总人数约占全市高考报名总人数的18%,较两年前又提高了两个百分点。几乎每8名考生中就有一名享受加分。
“这种大量提供的优惠,改变了公平竞争的性质。有违高考制度设计的初衷。”杨东平说。
近年来,教育部以及各地都在给高考加分政策“瘦身”。从2005年起,湖北省先后砍掉“省级三好学生”“省级优秀干部”“见义勇为学生”、各学科奥赛、“小小科学家”等加分项目,目前仅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子女、省级以上运动会优秀选手等九类考生可享受10分或20分加分。
尽管如此,一些加分政策仍备受争议。如2009年湖北省地方政策明确,“农村独生女报考省属高校加10分”,2012年至今全省已有5万多名农村独生女享受该项加分政策。武汉市市民周建华对此质疑道:“如城中村的独生女持农村户口,这些孩子从小就在城市接受教育,高考时却能享受加分政策,这公平吗?”
武汉大学教授洪可柱表示,长期以来,高考加分作为社会公共政策,其出台过程不透明,随意性大。很多部门都想把加分当做社会管理或福利手段,加分项目曾一度涉及科协、体育、外事、民委、残联、公安、民政等10多个部门和单位。
加分拉大教育“鸿沟”
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六龙镇中学招生工作负责人罗斌告诉记者,由于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有一部分学生高考能获得少数民族加分。但2006年以来,学校没有一名考生因获国家或省级的竞赛或国家二级运动员而加分。
“与城市相比,农村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水平差距太大,学生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学好就很不容易了,没有机会也没有资本再去学加分特长。”罗斌说,今年学校只有十分之一的学生上了二本线,农村考生因为资源的劣势从一开始就放弃了这种竞争。
除了拉大城乡教育不均的“鸿沟”,高考加分在城市教育内部也造成了新的不公。计桥高考志愿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2年北京市高考理科投档成绩高于700分的考生有17名,其中15名享受高考加分照顾,比例达到88%;分数低于700分的考生,每降低10分,受照顾比例也会相应下降。
“最让人诟病的是,高考加分政策主要为优势阶层子弟所享受。”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范先佐说,因为优势社会阶层拥有更多的社会、文化和经济资源,其子女在文体特长、科技竞赛等项目中明显占优。
此外,加分政策的价值偏差和操作过程不规范、不透明,也使高考加分政策成为少数人牟利自肥的“近水楼台”。杨东平曾撰文表示,高考加分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逐渐发生变异,一些人千方百计拉关系、走后门、弄虚作假,高考加分异化为权势家庭的“寻租”,“高考腐败”的现象逐渐增多。
为获取加分,重庆巴蜀中学民族生造假事件、厦门马拉松的群体舞弊事件、四川省中学生游泳锦标赛“卖奖”事件、浙江二级运动员资格买卖等丑闻纷纷曝光,引起全国震惊。
还有大学招生部门曾反映,一些考生获得高中生科技竞赛大奖的项目名称艰深无比,让一些博士生都感到汗颜,而且其课题内容和学科与家长职业“高度重合”,让人不得不怀疑其中成色。
变“奖励先进”为“扶助弱势”
2010年,教育部、国家民委等5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和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的通知》,对于调整高考加分政策提出总要求:逐步减少加分项目,降低加分分值。
据悉,2014年招生时将全面适用新加分政策。
虽然国家已对竞赛类高考加分和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进行了调整、缩减和规范,但舆论还是将矛头对准高考加分政策,“取消高考加分政策”“鼓励学生‘裸考’应战”的呼声越来越高。
范先佐认为,通过高考加分,照顾少数民族、奖励立功军人及其家属,这些都是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的重要举措,但对于现存的体育特长生等项目,应该进行严格规范并逐步清理,避免地方各自为政、随意加分。
范先佐说,尤其是在当前高校自主招生范围逐渐扩大之际,拥有某领域特长的优秀学生,在自主招生中就拥有脱颖而出的优势,因此假若再将学科竞赛、体育比赛等作为加分项目,不仅容易滋生各类舞弊作假,而且有违高考的公平原则。
杨东平认为,高考加分政策作为影响高考公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高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应提高决策层级,增加政策刚性,在淡化总分评价、注重多元评价、加大高校自主权的总体改革框架中,加分政策的原则应由“奖励先进”转变为“扶助弱势”,对现行加分政策可分别采取保留、取消和增加的不同措施,大量减少各类加分项目,增加对弱势阶层学生的补偿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