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全省5000多名新生代农民工分别在广州、东莞、深圳、肇庆、中山等9个地市同时“考北大”,参加“圆梦计划”2011秋季招生最后一场考试。“高考”作文题在论微博和谈家乡小吃之间选其一,均切合时下热点,考生均表示题目不难。
与春季招生全省1715名农民工赶考相比,此次秋季“农民工高考”共吸引2.4万人报名,最终18595人通过审核,参与的学校除了北京大学,还新增了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十几所高校。据主办方介绍,昨日的考试北大预计招4000人,考生上北大机会不小。
●南方日报记者 雷雨 实习生 李欣欣 通讯员 赵冠中 郑钻科
“终于赶上了”,上午8时40分,提着三大袋行李的吴先生气喘嘘嘘,直奔教学楼的考试点。吴先生前晚刚从青岛出差回来,还没来得及回到肇庆的家,就直接赶到了广州考场。
考试开始时间是上午10时,考前1小时,广州考试点已经挤满了考生。笔者在现场看到,教学楼的架空层下,楼梯上、地板上都坐满了埋头看书的考生,勤奋如上课的小学生,整个架空层静悄悄。而稍迟赶到的考生,几乎都是一边走一边看书,神情专注。
◎考时
面试改为思想素质考察
笔者注意到,昨天的考试中还新增了一个“特别”的科目——思想政治素质考察。考生在完成笔试之后,需花15分钟时间完成一道思考题。据了解,题目要求围绕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关于党和青年关系的论述,阐述自己的理解认识。
缘何设置这一环节?团省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圆梦计划”资助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继续教育,不仅要将他们培养成为高素质劳动者,也要将他们培养成为党团在农民工群体中的基本可依靠力量。鉴于本次秋季招生规模大、人数多、时间紧,为提高实效、降低成本,主办方特别将春季考试中的面试改革为思想政治素质考察。
◎考题
侧重实践减少死记硬背
昨天的考试分为四部分:高等数学或大学语文、专业知识、思想政治与素质考察和大学英语,将考生的理解表达、分析判断、应变协调能力和党团知识作为遴选的重要标准。昨天上午的大学语文考试,作文题为命题作为:在《我看微博》和《家乡小吃》之间二选一。
笔者现场采访数位外来工,他们普遍认为语文试题不难。在白云机场工作的李小姐家在海南琼海,写作文她就选择自己熟悉的海南小吃“清补凉”下手。
28岁的广西北海人黄敬松选择写微博。小黄坦言自己算不上“微博控”,但也常常登录微博查找旅游信息。在他看来,微博犹如双刃剑,“好的方面是可以就社会热点发表意见,也能对政府部门进行监督,不足之处则是散布很多淫秽信息和谣言。”
北京大学继续教育部部长侯建军表示,考题难度大小要看个人。据介绍,对于考试题型,在知识架构体系上与普通专升本没有很大区别,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考虑到考生都是已工作的农民工,考试题型会减少死记硬背的知识,侧重测试考生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
◎考生
仓促上阵仍有信心圆梦
上午9时赶到考场,简先生就找个地方坐下看书了,“我还没准备,时间太紧了。”来自广州的简先生介绍,这次考试原来通知的时间是10月中旬,他也就将复习安排到后面了,但前几天接到通知说改了时间,来不及做准备,“知识全忘了”。
尽管如此,考生们都表示有信心圆梦。“北大是个神秘的地方,一直都很向往。”31岁的韩女士表示,自己一直都很喜欢北大,由于工作需要,她选择了人力资源专业。对于这次考试,韩女士很自信,尽管只复习了三天,曾在高考英语考了148分的韩女士说“应该可以的,不行的话,明年继续考。”
埋头复习一秒也不放过
◎考前
“广东模式”
有望全国推广
■展望
昨日,全国网络教育考试办公室副主任、北师大教授李德芳及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社会考试处处长王莉一行专程赴粤,与团省委副书记陈宏宇、省教育考试院副调研员郑穗芬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分赴9个考点巡考。
北京大学继续教育部部长侯建军表示,对于“圆梦计划”,教育部的初衷是在广东形成模式后再考虑是否向全国推广,现在先把广东的模式做好,再根据不同省份的情况进行推广,希望能通过该计划探索“学习模式”,使学员学到东西、顺利毕业。
“总体上还是不错的,下一步会出一个更规范化的方案。”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社会考试处处长王莉表示。
未来可分类推广
惠及更多农民工
省委党校教授杨丹娜:
■专家
“圆梦计划”一旦大规模复制推广,政府可以分类实施:对于学历较高的外来工,继续完善圆梦计划,打造农民工的“高考”;而对于大多数初中和高中毕业,同时又在生产一线的农民工,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政府部门应该对他们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比如进行厨师、会计师等培训,不一定要拿文凭,但要使农民工有一技之长。政府应该埋这个单,否则进城后的农民工就很容易被社会边缘化。一味把土地圈起来盖工厂是伪城市化,真正的城市化是市民化的过程,必须给他们市民待遇。
版权所有 © 北京网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吉林114招生网 –吉林招生考试信息网,吉林高考政策,吉林高校推荐,吉林自考成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胜古中路1号蓝宝商务大厦402 邮编:100029
电话:010-80788512 传真:010-80788512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24748号 技术支持:中国网库[
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