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民姜先生一直想让儿子小伟上军校。原本以为以小伟平时的成绩应该没问题,可小伟发挥失常,高考成绩刚过军检线,与所报军校失之交臂,让张先生大失所望。可更让他揪心的是,小伟觉得考得太差没有面子,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连父母跟他说话也爱搭不理。
山东昱博心理咨询工作室主任单如波认为:“现实与理想总是有差距的,父母的期望和‘面子’会成为孩子的压力。小伟不敢也不愿面对自己的成绩,于是就自我封闭。这个现象的持续会让小伟带着一种挫败感走进大学,这将会严重影响他的大学生活质量甚至会更长远。建议父母在孩子面临失利情绪低落的时候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关爱,和孩子多沟通,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帮助孩子树立起信心。考生要积极主动地自我调节、正视问题,要知道一个人成才与否并不是学校名气决定的,进入大学以后还有很多提升自己的机会,也可以适当宣泄情绪或向朋友、师长倾诉,或通过体育活动释放内心的压抑。”
山西省团体心理治疗学会会长韦志中说,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一帆风顺,从孩子出生到长大成人,我们都在想尽一切办法为孩子清除成长的障碍。然而,在成为一个合格的人的关键时期,也就是心理发育与心理成长的过程中,要使一个人的人格获得完善和健康,必须要经历很多心理体验的高低起伏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智获得完善和成长,现代心理学研究称之为挫商教育。“小伟高考发挥失常,让他有了提高自己挫商的机会。把自己关闭起来,只不过是正在提高自己心理能力的一种过程而已。当身边的人认识到这一点后,就不会因为他的一些行为而过度担忧。外部不大惊小怪,也就不会传递给小伟更多的焦虑和压力,小伟自身的心理免疫系统就可以独自应对。父母不要过度担忧,可以给予关心和支持,但一定要认识到这只是成长的一个过程,更是成长中的机会。
捕捉幸运背后的勤奋
济南考生小鸣平时学习不太努力,但今年高考却“一鸣惊人”,以超过一本线30多分的成绩被心仪的211院校录取。小鸣兴奋得一连几天都没睡好觉,越想越觉得自己了不起,是个天才。他已经盘算好了,大学再玩上几年,然后再“蒙”个研究生。
“幸运之神难道总会光顾在你身上吗?”单如波说,小鸣的高分貌似意外,却肯定包含着他的付出和努力,在兴奋和自负的同时不要否定了自己的付出。惰性一旦支配了你的生活,幸运自然就会远离你而去。
韦志中告诉记者,如果把人生当成一次旅行,对于小鸣这样的年轻人来说,风景一定是在旅途中,进步一定是在过程中。只不过他还没有明白这一点,在很轻松地到达一个目的地之后,他为自己制定了下一个目的地:研究生。从整个人生来看,我们会发现,所有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地:骨灰盒。这是不能改变的,我们要想让人生更具有意义和价值,就必须从过程上下手。如何让自己活在当下,欣赏到旅途中的风景,就变成了一个合格的旅行者要考虑的事情。
勇敢面对分离焦虑
济南考生王欣获知自己被理想的大学录取,心里既激动又有些害怕。再过一个多月就要离开父母到北京读书了,要独自面对新的城市、新的学校、新的老师、新的同学,这让从没离开父母独自生活的她有些不知所措,越想越怕,经常抱着被子偷偷流泪。
“在父母和老师的呵护下,只顾埋头学习,对社会缺乏基本了解,生活自理能力差,这些都是当代高中毕业生的真实一面。”单如波对即将与父母分离的高考生提出建议:一、利用假期帮助父母做一些洗衣、做饭、购物等家务,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二、对要去就读的大学和生活的城市以及大学生活多些了解,可以上网搜索,也可以跟在校大学生作一些交流;三、上大学前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独立和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
韦志中分析说:“一个人的第一次分离是从母亲的子宫里来到这个世界,从此,就踏上了一段不断要经历分离的路途。离开家到幼儿园,从妈妈身边走到社会等,一生中要经历好多次的生离死别。心理学称之为分离焦虑,属于正常的心理反应。这些分离如果处理得恰当,可以让一个人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还可以拥有更高的幸福感,也更有勇气面对未来。反之,就可能导致心理创伤。分离焦虑需要科学地处理,焦虑往往是对未知的一种想象性的心理体验,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感到无力应对产生的这种体验,会随着设想的危险没有被证实,而逐渐消失。还有一小部分个体,因为自身心理素质过低,会在没有验证之前就挺不住了,这就需要身边的人给予积极的支持,或者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干预。在开学初期,针对新生开展适应性团体心理辅导课程,对王欣这样的同学是很有帮助的。”
奖励无度贪欲旺
儿子考上名牌大学,张先生别提多高兴了,决定好好奖励一下为自己争光的儿子。没想到儿子早就准备好了想要的“奖品明细”:衣服、鞋子、背包,样样都是最时髦的;手机、笔记本电脑、单反相机,样样都是最尖端的。到底该不该满足儿子的要求呢?张先生有些茫然。
“早期的行为心理学家,在作心理研究的时候,会用条件反射的方式来完成一些行为心理学实验。他们通过奖励与惩罚来固定一个人的行为,比如,对于我们想要看到的行为,就给予奖励,对于我们希望消失的行为,就进行惩罚,后来个体的行为就会按照我们的方式进行。”韦志中说,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就是透过模仿和不断的行为强化来形成的,当张先生茫然的时候,也需要回忆一下自己作为一个“实验心理学家”,在儿子身上“作实验”的过程,父亲是儿子的“老师”。
单如波说,父亲用儿子的成绩或录取通知书为自己的脸面争了光,儿子也要用父亲的钱为自己的脸面贴金。这种以“奖励”为条件获得的通知书会助长孩子的贪欲。建议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满足孩子的要求,或者分阶段满足。这样也算给孩子一个尽可能正确的引导。
版权所有 © 北京网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吉林114招生网 –吉林招生考试信息网,吉林高考政策,吉林高校推荐,吉林自考成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胜古中路1号蓝宝商务大厦402 邮编:100029
电话:010-80788512 传真:010-80788512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24748号 技术支持:中国网库[
31.25]